说一下昨天的进展,打井的费用主要是开一个新的井眼,原来的水泵还可以用,即使需要换也是几千到万把。井眼要打两百多米,泵下到一百多米。

争议的焦点还是在于新平整的“盐碱地”如何分摊费用。大致形成了三种方案,一种是盐碱地按方田的一定折扣分摊费用,前提是大家都参与,否则没有参与的如何浇地就是个问题,后两种方案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没有参与筹款分摊的如何浇地问题,其一是按亩数每次浇地补交一定的机井使用费,其二种是按电字(度数)交。

方案一需要两个前提,一个是需要量出所有盐碱地的亩数,二是确定折扣,前者需要村干部出力,不愿意干,后者倒是绕不过去,总要确定一个合理数值。

方案二可以规避有人浇方田的同时带上盐碱地(相对方案三),但需要看井的人仔细监督,看看谁钻了空子,当然,现在看井的人都有提成,是有这个动力的,只是漏洞很大,容易造成腐败空间,有没有带,带了多少都说不清,看井的人自然会选择放大自己利益的方式,最后恐怕收不到多少钱到村里。

方案三需要区分哪些电字是方田走的,哪些是盐碱地走的,我提出一个方案是在国家电网安排的电表下面自己装两个二级电表,一个管方田,一个管盐碱地,各家各户用自己二级电表的电卡刷电,村里用公共电卡在国电的电表取电。同时,在盐碱地的防渗管道关键位置安装水压感应传感器,接在二级电表中间的双电源转换开关上,当盐碱地管道有水压时切换到盐碱地电表,按高价收费,没有水压则按方田的低价收费。

从实施角度,方案三太理想化,只是我的设想,村里很难执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