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迪喜慈善学校
网站:www.dixischool.com
该网站已经失踪,历史文章请点击这里
来源:南方日报 2009-07-23 09:38:21
陈燕在云南德钦兴建一所面对穷人子女的慈善学校。资料图片
陈燕和志愿者将广州沙面小学学生捐赠的衣服送往归龙学校。资料图片
推开一扇陌生的门需要很大的勇气,
因为要面对充满未知的未来。
本是生活富足的商人,42岁的陈燕却突然放弃家业,去了“生活水平至少差一半”的云南德钦,发起筹资,计划在当地建一所面向穷人子女的慈善学校。
这名瘦削的女子和她那所未建成的迪喜慈善学校,被媒体报道后一下子在中山家喻户晓。不过,赞叹过后,已习惯于沸沸扬扬的炒作的人们,本能地对陈燕发出了质疑。
“我得到了什么,钱没有,生活也很糟糕。”陈燕说,她筹建学校的事传出去后,外界对她的非议不绝于耳。“如果一定要说我从中得到了什么,那肯定不是名和利。”
今年9月,迪喜慈善学校要开学了,工程时间紧,又缺资金……每天,这一大堆问题让陈燕忙得精疲力竭。一个曾经常出没于高档消费场所的富商,现在却常常顾不上洗脸刷牙。
当金钱和快乐不可兼得时,陈燕选择了后者。“现在尽管很苦,但我很享受,这才是我想要的。”
不愿在金钱中“糜烂”
□陈燕用一个火药味十足的词形容过去的生活:糜烂。香格里拉之行彻底改变了她。
7月21日晚7时,在迪喜学校忙了一天的陈燕,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自己的客栈里。眼见9月份就要到了,学校的工程建设再也拖不得。
“无论再苦再累,我都要按时按质完成工程。”为了这一承诺,陈燕每天的生活都被填得满满的,没有半点私人时间,甚至早上起床后顾不上刷牙洗脸,就要赶去学校。
认识陈燕的人,难以相信她现在过着这样的生活。“她以前经常做美容,十分讲究形象,没想到现在完全变成了一个人。”陈燕的一位朋友对记者说。
1988年,广西籍的大学毕业生陈燕来到中山工作,从1991年到1999年,陈燕先在外贸公司工作,随后建立起自己的外贸事业。花了8年,陈燕打拼成为一名富商。
金钱让陈燕充分满足了物欲,天天出入高级消费场所、美容院,周游各地……陈燕用一个火药味十足的词来形容过去的生活:糜烂。“如果我仅仅满足于此,至今我可能更加富有了,但未必会有现在这么开心和幸福。”
1999年正是陈燕事业的顶峰期,但她对“糜烂”的生活产生厌倦之感。金钱再也提不起她的兴趣。2003年,陈燕完全丢下了自己的事业,想着通过旅游来调整自己的状态。
这一年,她来到了美丽的云南香格里拉。第一次见到梅里雪山,陈燕被深深震撼了。“那里的天永远是湛蓝湛蓝的,阳光总是满满的,从香格里拉回昆明,一条美丽的彩虹跟着我们的车一路随行。”陈燕在游记中这样写道。
随后,陈燕便在香格里拉租下了一套房子,并经营起了自己的青稞客栈,“只是为了追求金钱以外的另一种生活。”从此,陈燕和香格里拉结下了情缘,但在这里筹建学校,是她完全想不到的。
“外界给了我很大压力”
□意想不到的是,外界舆论给了她很大的压力,这让陈燕狠狠地哭了很多回。
陈燕在云南德钦县筹建迪喜慈善学校一事,最早在今年7月被媒体报道出来。此后,该事在中山引起了较大反响,大到完全超出了陈燕的意料。
一时间,对于陈燕的赞叹声不绝于耳。但是,在这个充斥着商业炒作的时代,陈燕的行为很快便招来了人们的质疑之声,甚至包括她身边的朋友。
“我没想过会是这样,自始至终我只觉得我在做一件快乐的事。”对于人们的质疑之声,陈燕似乎不愿做过多的解释。一是忙于筹建即将开学的学校,二是觉得没必要。“在德钦生活过的外地人多少会有这样的想法,我只是把他们的想法变为现实而已。”
2004年后,陈燕在经营自己的客栈的同时,在当地人的带领下,常常深入当地的家庭,了解他们的生活。她去霞若乡施坝村做家访时,发现一些八九岁的小朋友正在做饭,用柴火在简易炉灶上煮糍粑吃,没有蔬菜和肉类,看到此景,陈燕哭了,她当即为孩子们买来辣椒酱和火腿肠,并决定为他们请一个阿姨专门做饭,添置了锅碗瓢盆和餐桌椅等用具。
陈燕更关注的是当地的教育问题。尽管当地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,但仍有不少学生因为交不起生活费等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。有一次,陈燕走访德钦县拖顶乡“最好”的拖顶完小学校,发现那里的校舍都是捐款修建的。
看着许多本该上学的孩子,却因为贫穷而游离于学校之外,深受触动的陈燕由此萌生了筹建慈善学校的念头。她只想,希望通过这种途径解决一部分孩子上学难的问题。
那一刻,陈燕信心满满。她认为这是好事,做好事一定会很多人体谅并支持的。“以致于后来外界舆论给了我很大的压力,我连想都未曾想到过,还狠狠地哭了很多回。”
等待“奇葩”的绽放
□在经历了一半的人生之后,陈燕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。
陈燕说她的性格有些男性化,向来都是敢想敢干。她萌发办学校的念头后,经过半年多的奔波,最终德钦县教育局批准迪喜慈善学校在该县拖顶乡成立。
同时还让陈燕感到欣慰的是,办校的整个过程中,她自始至终得到了家人的支持。
获批之后,最大的难题是资金问题。迪喜慈善学校拟招收300名学生,陈燕说,包括地皮、校舍、宿舍、食堂等费用,学校的建设总计约200多万元。得知妈妈要建学校后,陈燕的儿子便不再多花钱,而是“让妈妈把钱用到更重要的地方去。”
为了筹集建校资金,陈燕曾回过中山,试图通过找回以前一些富有的好朋友,让他们资助建校。“殊不知,他们还未看完我的方案后就拒绝了,认为这是烧钱行为。”这件事让陈燕深刻地体会到人间的冷暖,同时,做好事真的不容易。
不甘于半途而废的陈燕,开始通过其他方式筹资,在不懈的走访和宣传之后,500元、1000元、10000元……社会上爱心人士深受感动,纷纷伸出援助之手。随后,陈燕建立起学校专门的网站,将由志愿者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,每一笔捐助和开支都在网站上公布。
……
陈燕的所有时间,都给了这所未来的慈善学校。她的儿子在今年6月高考。今年初,儿子就一直希望妈妈回中山陪他,但陈燕连儿子这个愿望都实现不了。她说,为了慈善学校,她把家业放弃了,把家庭放弃了。“幸亏我是单身,不然对方肯定接受不了我。”
今年9月,迪喜学校就要开业了。目前,虽然学校的基建工程只是刚刚开始,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,但局面已经逐步好转起来。来自台湾、福建、广东等地的志愿者纷纷前往德钦帮助筹建迪喜学校;而各方的资金来源也开始逐步增多……
“森吉梅朵”在藏语里意为“心中的花”。一想到心中的那朵奇葩就要绽放,陈燕疲惫的脸上就露出甜甜的笑。
在经历了一半的人生之后,陈燕说,她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。
发表评论